搜尋此網誌

首頁

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

大突破 細菌培養10小時搞定

大突破 細菌培養10小時搞定
病患福音 高大蘇楷立研發出氣體感測器 判讀細菌感染快速又精確

 (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)檢測入侵人體細菌並找出病灶,將有更快速精確且低成本的新方法。由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蘇楷立(James R. Carey)應用「色度感測陣列」技術,並結合不同細菌產生不同氣體濃度的特性,開發出如郵票大小的氣體感測器,可在10小時內辨識出細菌種類,提供醫學檢測極大方便,更造福病患。
  高大表示,一般人吃到不潔海鮮或手術前消毒不完全,細菌會經由血液造成全身性感染,產生發高燒、發冷、倦怠酸痛等典型的菌血症(Bacteremia)症狀。
  醫院最常先以血液培養法,即抽血取檢體、置入培養瓶長菌、再以瓶底感測器判讀,最快可在2日內得出有無細菌存在(陰性或陽性),後續需再以培養基長出菌落、挑菌、儀器判讀等步驟確認細菌種類,最長得耗時4日,往往可能使病情惡化,或增加病患痛苦。
  高大應化系助理教授蘇楷立,則應用CSA(色度感測陣列)技術,與指導研究生朱峪緯,共同研發的低成本可拋棄式細菌氣體感測器,則可簡化血液培養法的後續步驟,將時程縮短至10小時內並直接判讀出細菌種類。
  蘇楷立教授指出,細菌如同人類會因種類不同,新陳代謝速率有所差異,並產生濃度各異的氣體。CSA氣體感測器面積僅郵票大小,表面佈滿由特殊染料製成、6×6共36個的圓點矩陣。
  檢驗步驟是將感測器放置於取樣細菌培養皿上方,每顆圓點就會對細菌陳代謝後的氣體產生顏色變化,再定時掃描(間隔30分鐘,最長10小時)及分析每顆圓點的RGB數值(紅綠藍),記錄變化過程並轉換成數據,再以軟體分析、繪出圖譜,也因每種細菌的圖譜都不同,亦可視為細菌的指紋。
  「同種細菌的細微差異都能偵測!例如危害程度不同(腹瀉或致命)的大腸桿菌。」蘇楷立強調,以現有技術要分析細菌並不困難,但他的感測器最大優勢,就是快速精確,而且低成本,操作較易,無須昂貴檢驗儀器設備,尤其在醫療資源不足的落後地區,特別能發揮功效。
  他也透露,新一代產品已在進行中,連血液培養法長菌的步驟都能省略,所以他相當有信心,看好未來應用與商機。

圖說:高大應化系助理教授蘇楷立(右)與其指導的研究生朱峪緯,介紹氣體感測器。(記者吳峙嵩高雄拍攝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